close
既然買了外閃,就來測試一下到底有沒有外閃會有什麼樣的差別。今天主角是流川楓...(話說最近熱血的灌籃高手又在重播了,即使已經知道結局卻還是百看不厭阿),測試用鏡頭為Nikon 35mm/f1.8定焦鏡,相機與拍攝主體間的距離約25至30公分。
無外閃/自動白平衡
外閃直打
前打45度
前打60度
前打75度
後45度跳燈
後60度跳燈
後75度跳燈
90度跳燈,可以明顯看出流川頭髮的反光面積越來越大
往前45度明暗差太多,先不去看它,60度及75度前打的情況,感覺整體環境明亮度提升,而流川臉部比較沒立體感(看起來皮膚很好...)。
後打跳燈的情況,利用牆壁及天花板將閃光反射至拍攝主體,主體和背後的牆面都有比較平均的受光,從臉上的陰影看出來立體感較好,但相機距離反射的牆面較遠,所以整體明亮度不是很夠。
當然平常的拍攝情況是不會到那麼近的距離,今天只是先做個小測試看看外閃的威力,下回再用變焦鏡來試試,有了外閃光圈小的變焦鏡在室內也可以很好用。
全站熱搜